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全國卷高考語文古詩鑒賞大全

全國卷高考語文古詩鑒賞大全

來源:高三網(wǎng) 2021-11-29 19:58:44

  高考語文詩詞鑒賞是高考生復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為大家整理了高考語文詩詞鑒賞必備知識大全,幫助高考生攻克高考語文詩詞鑒賞,一起看看吧!

  1管用的古詩鑒賞答題模板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答題的時候應該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的時候一定要忠于原詩,還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創(chuàng)新,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等,注意能準確的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這樣題目的時候千萬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夠的,也得不到多少分,應回答出因為什么而“感傷?”。

  點擊查看: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怎么答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表現(xiàn)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情感的?這樣表達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的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述為什么用這種手法。

  (3)、闡述此手法有效傳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某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本詩中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用某個字替代行嗎?為什么?

 。1)、解釋該字在句子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如果說用某個字替代,好不好?結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動貼切的表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會全詩型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詩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歌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大家應該隨便找?guī)灼旁,按照上面的答題模式組織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試的時候,你在詩歌鑒賞這主干題目方面不會丟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滿分,競爭優(yōu)勢一定明顯。

  2高考古詩鑒賞題的十三種答題模式

  怎樣把握一首詩的主旨

  六看:1、看題目2、看作者3、看注釋4、看意象5、看體現(xiàn)情感的詞(直接的、間接的)6、看體現(xiàn)主旨的關鍵句

  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襯托、夸張、用典。

  2、描寫手法:動靜結合、遠近結合、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虛實結合、點面結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觸景生情、以樂景寫哀情、以景結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

  第一種模式:分析形象型

  規(guī)范答題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義。

  示例

  試簡要分析詩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中描寫了一個孤獨清高的老漁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中,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凍,專心釣魚,形體孤獨,性格顯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這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形象的意義)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本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為丈夫遠出久而未歸,因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婦形象,。(步驟一)詩歌的前兩句寫出妻子因為丈夫外出,內心空虛,無心勞作。后兩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思婦因為日夜的思念,容顏憔悴,宛如那圓圓的明月,在逐漸的減弱其清輝,漸變?yōu)槿痹。(步驟二)表達了思婦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變式提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環(huán)境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清新明麗、雄渾壯闊、悲壯慷慨、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見錯誤:學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

  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

  二是學生往往著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避免出錯。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藝術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藝術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迨闱槭址ㄓ兄笔阈匾芎烷g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姹憩F(xiàn)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2)聯(lián)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動靜結合;(8)以動襯靜;(9)以樂景抒哀情;(10)卒章顯志;(11)欲揚先抑等。

 、缧揶o手法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有:(1)比興,即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借代;(4)擬人;(5)夸張;(6)雙關;(7)對偶;(8)用典。另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越女詞(其三)》

  李白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驟1)詩人用“見客”“笑入”“不出來”這一連串似乎很平常的動詞短語塑造了一個美麗動人的采蓮女的形象,“佯羞”一詞寫其對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態(tài),十分自然。(步驟2)詩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語言抒發(fā)了對純真愛情的贊美。(步驟3)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煉字型、詩眼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七種模式:觀點不同型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提問變體: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你認為呢?

  答題步驟:

  找到原詞句中的關鍵幾點,分條作答,用翻譯的形式就可以。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答:(“自強不息”的要聯(lián)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lián)系“不必取長途”。)

  第一種答案:同意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說法。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

  存老馬”等,從中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第二種答案:同意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的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別是結尾兩句;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也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繞”字,有的書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3分)

  第八種模式:煉句型

  提問方法:這句詩好在哪里?

  提問變體:1、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2、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簡析這句詩的作用和藝術效果。

  答題步驟: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fā)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有時還可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軒檻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注]水檻:江邊的欄桿,可供垂釣、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賒:遠。

  這首詩的第五、六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稱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請你談談這兩句詩的“妙”處,并結合全詩說說作者作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這兩句詩,寫細雨輕灑,魚兒嬉戲于水面;微風吹拂,燕子斜掠過天空。(若雨猛,則魚潛水底;風急,則燕子不能禁受)“出”,寫魚兒的歡欣,“斜”,寫燕子的輕盈。詩人觀察細致入微,遣詞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動。詩歌描繪草堂的自然環(huán)境,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和優(yōu)游閑適的心情。

  第九種模式:分析構思型

  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那么,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后抒情,有的先敘事后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答題步驟:①揭示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②概括詩句描繪的內容。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么思想感情。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

  ②犖確: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后東坡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這首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lián)發(fā)問。

  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3)抒發(fā)什么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shù)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nóng)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圩ⅲ茛偃r(nóng):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fā)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nóng)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fā)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nóng)”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nóng)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第十一種模式: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幾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shù)谋硎觥?br />
  答題思路:(1)認真審題(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xiàn)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xiàn)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lián)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十二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xiàn)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xiàn)手法。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lián)想到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么就萬無一失了。

  第十三種模式:情景鑒賞題型

  1.即用什么樣的“景”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如果要回答關系還要用一個表示情景關系的詞語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題: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2.情景鑒賞題:記住下列公式即可——關系+景+情。

  關系術語:

  1)純寫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觸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襯情

  3.情景鑒賞題示例:

  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答:該詩后四句情景交融(關系)。寫出了綠竹青翠、紅蓮花謝,炊煙四起,人們采菱而歸的清新之景(景),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閑適之情(情)。

  參考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xiàn)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分析:這類題目標準答法必須要答關系,參考答案給出的是采分點,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樣,對于我們考生來說,掌握規(guī)范答法永遠處于不敗之地。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時,要考慮兩個方面:1、對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4.用什么樣的景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點+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為:描繪了——的景,創(chuàng)設了——的意境,表達了——的感情。

  3高考語文古詩詞解答技巧

 。ㄒ唬、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義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8、賞析表現(xiàn)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yè)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fā)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ǘ、答題程式

  “寫什么”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zhàn),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

  “為何寫”方面: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情趣,寄托……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fā)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4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方法

  1主旨a

  2風格b

  3手法c

  1煉字(詩句中哪個字用的好,找出來并做分析)

  2內容(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首詩是由哪些意象構成的?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what作者是如何去說?作者怎樣去說的?----how

  3主旨或情感

  4鑒賞(詩中的某個句子在詩歌中有什么樣的作用?手法、表現(xiàn)手法、方法、寫法、表達技巧、修辭手法、表達方式?風格?)

  5閱讀延伸

  知識點一古詩文的主旨

  男人==流浪===山水

  1、李白---縱情山水

  2、王維---歸隱閑適禪味

  送別

  1、李白---情誼深厚

  2、王維---友情、仕途失意、

  被送者對故土留戀

  田園

  歸隱閑適

  打戰(zhàn)===戰(zhàn)爭

  邊塞

  1、殘酷

  2、思鄉(xiāng)

  3、邊塞的風光

  南宋-金

  1、對國土大量淪陷的痛心和對金人入侵的痛恨

  2、對祖國的忠誠

  3、為祖國建功立業(yè),收復失地

  明-清(遺民詩)

  遺民——從前朝遺留下來的那些功臣,他們不承認清朝的統(tǒng)治不與他們合作。

  1、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2、對故國的忠誠

  3、為故國建功立業(yè)

  想象===抒情

  1、傷春悲秋(早春、仲春、暮春)作者的情感出現(xiàn)了什么樣變化?愛春====惜春=====傷春

  傷春:對春天即將離去的傷感

  悲秋:表達了作者對秋天那種凄楚和哀傷的感覺。

  2、仕途失意(反向命題,如果書下注釋沒有直接點明官員是因為被貶的時候,請小心可能是該詩人表達一種與民同樂和積極入世的個人情感)

  3、曠達樂觀

  說理(宋朝)

  懷古

  1、歷史滄桑感(個人人生苦讀,時光易逝)

  2、借古諷今

  高考古詩鑒賞題庫(一)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xiàn)惜別之情。)

 。2)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xiàn)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lián)想到離別的眼淚。

  2、閱讀下列兩首元曲,回答問題。

 。壑袇危葙u花聲?懷古二首張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①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ㄆ涠┟廊俗载貫踅,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②。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注】①金谷名園:西晉富豪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以行樂。

 、趯④娍绽嫌耖T關:指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

  你認為這兩首元曲哪一首的結尾更好?請簡述理由。

  要求:所答內容不少于80字。

  評分參考:如果認為以“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作結好,則從情景交融的間接抒情含蓄特點論,可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例。如果認為以“一聲長嘆”作結好,,則從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飽滿、愛憎分明角度論,可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等例。

  3、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6分)

  蟾宮曲?九日①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②,歸雁橫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厥滋煅,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

  注:①九日:農(nóng)歷九月九日,中國人素有登高思鄉(xiāng)習俗。②對青山強整烏紗:意為自己勉強登高。烏紗泛指帽子。③歸雁橫秋:應為“橫秋歸雁”的倒裝句式。④金杯錯落:酒桌上觥籌交錯。

  這是元曲作家張可久寫的一首被后人稱為“清而且麗”的散曲。張可久終生仕途失意,故終日沉湎詩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間。你認為這首曲中揭示主題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點染了一種怎樣的氣氛?“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的描寫是否與主題有關?

  答: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容看,本文主題應為重陽佳節(jié),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為表達主題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寒鴉”點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于思鄉(xiāng)主題的表達。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xiàn)實中人老白發(fā)的凄涼,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鄉(xiāng),而是“倦思”故鄉(xiāng)。這恰是主題的最好表達。

  4、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觀獵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這首詩頷聯(lián)中“疾”“輕”二字用是極為微妙傳神。你對此是怎樣理解的?全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

  “疾”寫出了獵鷹發(fā)現(xiàn)獵物迅疾俯沖的敏捷,“輕”寫出了將軍縱馬馳騁的雄姿。天上地上互為呼應,傳神地描繪出從發(fā)現(xiàn)獵物到追捕獵物的過程。

  全詩借此塑造了一個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問題。(6分)

  漢江臨泛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都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1)三、四兩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2)頸聯(lián)中哪兩個詞用得極妙,找出來并簡析。

 。3)從整首詩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長邈遠和兩岸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xiàn)的特點。

  (2)“浮”和“動”。“浮”表面上寫城郭在水面上飄動,實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動”表面上寫天空在搖蕩,實言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意思對即可)

 。3)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6、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

  待儲光羲不至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經(jīng)明了?諒颓椤W远嗲。

 。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2分)

  (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雨。(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①扣\'晚鐘鳴上苑\'或詩中\(zhòng)'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過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頸聯(lián)而不作分析的給1分。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可緊扣詩題中\(zhòng)'待\'字或體味全篇詩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經(jīng)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三點可分別扣\'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和頷聯(lián)作答。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7、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出詩人在異鄉(xiāng)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诤笕嗽u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對這一評價請簡要闡述你的鑒賞體會。

  答:a。“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詩的直抒胸臆,顯得深沉含蓄。b。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家鄉(xiāng)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無窮。

  8、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6分)

  渭川田家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此詩的核心字是什么?圍繞這個字共寫了幾幅畫面?散文創(chuàng)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說,請用這個說法分析這首詩歌中的“散”與“不散”。

  答:核心字是“歸”字(也可說是“羨”)。圍繞“歸”字寫了五幅畫面: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野雞喚伴侶、蠶兒造窩、農(nóng)夫絮語。

  散:從人物來看,寫了倚杖的老人、荷鋤的田夫,從寫景來看,寫了“墟落”“麥苗”“桑葉”“雉雊”“蠶”等,看上去非常零亂,但是,這一切卻統(tǒng)一在一種情感下,那就是對歸隱、閑逸羨慕之情,從這個角度講,文章并不散。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2)兩題(6分)

  清平樂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

  [注]挼,讀ruó,“揉搓”之意。

 。1)這首詞處處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詞人對“賞梅”的感受因生活階段不同而不同,請結合詞句說明寫了哪幾個階段的怎樣感受?(3分)。

 。2)這首詞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賞梅的不同感受。請選擇其中一種手法來說明。(3分)

  答:(1)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寫了詞人早年陶醉于賞梅;“贏得滿衣清淚”寫了詞人中年在賞梅時傷心流淚;“故應難看梅花”則寫了詞人晚年沒有心思賞梅。

 。2)例如: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歡樂閑適而陶醉于賞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賞梅時傷心流淚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淪落飄零而沒有心思賞梅這三個不同階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和飄零淪落飽經(jīng)磨難的憂郁心情。

  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以昔襯今,表現(xiàn)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衰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jīng)磨難的憂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國之憂)

  10、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樓舊感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詩人崔護有一首著名的詩篇《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請指出這首詩與趙嘏的詩在體裁、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處。

  答:內容:(1)都表達了作者由于見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fā)的對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傷。

  寫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點明題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與今年相比。

  1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1)首聯(lián)“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描繪了一個別筵將盡,朋友分手在即的場景,句中的“吐”字寫出了友人怎樣的神情?(2分)

 。2)簡要分析“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一聯(lián)的表達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對無言,只是凝視著銀青煙。(2)精于練字,巧用襯托。“隱”字寫出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沒”字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襯托出時光催人離別,難舍難分的心緒。

  1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蘇武廟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芒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①,去時冠劍是丁年②。茂陵不見封侯、,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帳:《漢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guī)。甲以居神,乙以自居?rdquo;“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②丁年,壯年。③茂陵:漢武帝的陵墓;封侯:蘇武持節(jié)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這是一首吊古詩,是詩人瞻仰蘇武廟時所寫。詩人見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發(fā)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詩人見到了蘇武廟的古祠高樹。先是想到了蘇武“魂銷漢使前”的故事,想象當年蘇武驟然見漢使的情景,將其羈留匈奴十九年的種種難以言狀的情感,盡寫入“消魂”二字。頷聯(lián)繼而追思蘇武當年,用工整的句子繪成了兩幅畫面:一是望雁思歸圖,二是荒塞牧歸圖,概寫了蘇武幽禁在異域的漫長歲月。頸聯(lián)想到蘇武歸來,宮殿樓臺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聯(lián)遙想蘇武歸來后哭悼武帝。本詩“見”是發(fā)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歷史。抒發(fā)了對蘇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變遷的悵惘之情。

  13、閱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1)——(2)題。

  商山早行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檞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征鐸(duò):裝在車馬上的鈴。檞(jiě),又讀(xiè),樹名。枳:樹名,又稱臭橘、枸橘,開白花。杜陵:古縣名,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靥粒夯丨h(huán)曲折的池塘。

 。1)前人評論“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lián)為“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請結合全詩對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答:(1)①這兩句詩用十個名詞構成,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蘊。②這十個名詞所表現(xiàn)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現(xiàn)出“早行”之“早”;寫早行的情景,繪聲繪色,如在目前。(“雞聲茅店月”,寫旅人在茅店中聞雞鳴而起身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出門趕路;“人跡板橋霜”,原以為自己“早行”,誰知板橋上所積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跡——更有早行人)

  (2)“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14、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送人歸東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見日,尊酒慰離顏。

  [注]首聯(lián)“戍”字,名詞,堡樓。頷聯(lián)“漢陽渡”系長江渡口(舊址屬今武漢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門山”。

  清朝有位文學批評家稱這首詩的首聯(lián)“起調最高”;其意思是,起筆便顯露了不凡的格調。請參考這一評價,寫出你對首聯(lián)(“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的理解和評價。

  答案舉例:送友人東歸,但見荒廢的古堡,凋零的黃葉。這本是充滿別愁離緒的場景。殊料,友人心志高遠,既不悲秋也不傷離別,于是詩人便以“浩然離故關”奏響了昂揚的主旋律。起筆寫深秋送別,卻意氣洋洋,確實格調不凡,正所謂“起調最高”。

  15、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后面的問題。(6分)

  昭君怨鄭域

  道是春來花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1)這首詞上闋吟誦的具體是什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2)這首詞下闋,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

  答:(1)梅。兩個“道是”句寫花開的季節(jié)在冬春之際,花色如雪,香氣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種在農(nóng)家院內。

  (2)用對比的手法。明寫梅花不擇環(huán)境“一般開”,暗贊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潔品格。

  16、閱讀下面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落日悵望馬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1)本詩以“落日悵望”為題,從全詩內容看,作者惆悵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請從語言、表達技巧方面任選一個角度,寫一段5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4分)

  答:(1)a客中久滯、思鄉(xiāng)情切,可從頷聯(lián)得到答案;b年華漸老、感時傷逝,可從尾聯(lián)得到答案。(2分,每點1分)

 。2)角度舉例:

  a、作者見景生情,由“孤云”“歸鳥”疾速飛去,想到自己的久滯不歸;由夕陽落山,想到自己年華老去。聯(lián)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對比,云、鳥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滯之久形成對比,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深深的思念。

  c、比興,首聯(lián)、頸聯(lián)既興且比,“孤云”“歸鳥”既引起鄉(xiāng)情,又是自比;由夕陽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陽自喻。表現(xiàn)了自己離家的孤寂與老去的傷感。

  d、煉字潛詞形象傳神,“孤云”“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托著作者的傷感之情。“燒”字的使用,是靜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情的表現(xiàn)。

  e、“不敢照”的心理描寫,明抑暗揚。照了才愁,是原本無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寫,層次鮮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時云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xiāng)“念”,繼而是夕陽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有曲達其意之妙。

  (角度選對2分,結合詩句分析到位2分)

  17、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詞中有何作用?(3分)

  (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態(tài)?(3分)

  答:(1)“狂”字是總起,且貫穿全篇。上片寫出獵神情舉止之“狂”;下片由實而虛寫由打獵激發(fā)的壯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希望帶兵征討西夏,為國立功的心志。

  1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蝶戀花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在詞史上,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這首詞中,作者把兩種風格融合在一起。請你結合此詞上闋的內容作簡要的賞析。(4分)

 。2)作者平時所說\'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請你結合此詞下闋的內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種表達技巧體現(xiàn)這一藝術特色的。(2分)

  答:(1)此詞的上闋用曠達之語寫暮春景色和傷春情緒。(2分)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既寫了衰亡,也寫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陳代謝,給人幾分悲涼之感;二三兩句把視線移向廣闊的空間,心情自然舒暢;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揚,絮飛花落令人傷感,但結句又是何等的曠達。(2分,意思相近即可)(2)詞的下闋運用\'頂真格\'使詞意一氣呵成。(1分)一二句的\'墻外\'與三四句的\'笑\'首尾相連。(1分)

  19、閱讀下邊一首詩,完成(1)—(2)題。

  東欄梨花蘇軾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詩人為什么見“東欄一株雪”而“惆悵”?請聯(lián)系全詩作簡要分析。

 。2)有人認為“梨花淡白”與“一株雪”相重復,主張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熳”。你對這一主張有什么看法?

  答:(1)詩人見梨花而“惆悵”是因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開、柳色深青遠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傷春之感;“人生看得幾清明”便是直接感嘆人生短促)

  (2)不能改為“桃光爛熳”,因為“梨花淡白”是緊扣詩題寫景,如果改為“桃花爛熳”本詩就變成寫桃花了。“花滿城”也就成了“桃花滿城”了。

  20、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海棠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1)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兩點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側面結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種空蒙迷離的境界和氣氛。“裊裊”寫其微風吹拂的動態(tài),崇光是高潔美麗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獨的心理。

 。2)古人對于后兩句詩曾有“造語之奇,構思之巧”的評價,請結合三、四兩句詩來賞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被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癡語。同時,也化用了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照殘酒”(《花下醉》)卻又無斧鑿之跡。故這首絕句流傳千古。

  2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浣溪沙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①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②。

  注:①子規(guī):杜鵑鳥;②黃雞:白居易詩有“黃雞催曉”句,用以感嘆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評價這首詞時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運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詞進行簡要賞析。

  答:同意。蘭芽溪水,沙路無泥,蕭蕭暮雨中傳來杜鵑的啼叫,作者來到一個遠離塵世、潔凈如洗的地方。這里的“溪水西流”給作者極大的啟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輕嗎——體現(xiàn)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通過富含哲理的這一句,全詩體現(xiàn)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22、閱讀下面宋詞,完成(1)—(2)題(6分)

  減字木蘭花?已卯儋耳春詞①蘇軾

  春牛春杖②,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時蘇軾謫居海南島儋耳(今儋縣)。②古時立春日習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謂之“打春”。下闋“春幡”,指旗幟;春勝,剪紙圖案,以示迎春。

 。1)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膬身検?br />
  a.蘇軾被貶至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填詞描繪故鄉(xiāng)春日習俗以排遣愁緒。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詩人將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親切。

  c.“春幡”立于田頭,“春勝”遍于街肆,似見千人萬人喜慶春天的到來。

  d.“一陣春風吹酒醒”,詩人無福消受“打春”的歡娛,借酒澆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見的雪花比擬海南的楊花,為他鄉(xiāng)“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詮解。

  答:[][]

  (2)按《文心雕龍》的說法,“同字相犯”是敗筆,而蘇軾的《減字木蘭花?已卯儋耳春詞》(全詞共44個字)僅“春”字就出現(xiàn)7次。請指出這首詞使用“同字”的特點并簡評這樣用字的效果。

  答:(1)ad(這兩項錯誤同源。蘇軾這首詞是記實抒情,不是追憶往昔。與其他謫官不同,蘇軾對異地風物不加排斥,他心胸開闊善于發(fā)現(xiàn)美、贊頌美。在我國詞史上謳歌海南之春,蘇軾開先河。)(共4分。選對一項得2分;多于兩項,本題不得分。)

 。2)答案要點:①詩人將同一個字間隔重復使用。②“同字”,錯落有致,音調明朗,突出對“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共2分,每問1分。如對這段用字有非議,言之成理亦應賦分。)

  23、閱讀下面兩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①。

  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圩ⅲ茛贀(jù)說鷓鴣“生不辭巢不別群”,其鳴叫聲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鵑,又名子規(guī)。相傳它的叫聲近似人語“不如歸去”,又有“杜鵑啼血”的典故。

  (1)這兩首詞都寫了夜聞鳥鳴,請結合詞人所處的時代,簡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_分)

 、七@兩首詞在對“夜聞鳥鳴”的具體表現(xiàn)上又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哪一首的寫法?請簡述理由。(2_分)

  答:(1)辛棄疾和陸游都生活在南宋時期,山河淪陷、百姓涂炭,朝廷腐敗、奸臣橫行,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詞中寫鷓鴣與杜鵑啼鳴,巧妙的借用鳥鳴的諧音,傳達出天下百姓熱切盼望收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的呼聲,表達了作者國恥未雪、壯志未酬的憂憤和有家難歸的飄零之感。(此題4分,時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鳥鳴的諧音”可不扣分,如將兩詞分述只要內容正確亦給分)

  (2)評分參考要點:辛詞寫“山深聞鷓鴣”背景遼闊;“愁”在先而聞鷓鴣在后,愁上加愁。陸詞寫“常啼杜宇”與“林鶯巢燕總無聲”對比;聞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牽惹愁思。(此題答案較開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兩首比較分析。只要將一點分析清楚即給2分,分析未扣住“夜聞鳥鳴”的不給分)

  24、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溪頭臥剝蓮蓬”中“臥”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譽(一字用得恰到好處,給全句或全詞增輝)。你同意此說嗎?為什么?

  答:“臥”字確實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如不同意此種說法,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給分。

  25、閱讀唐代詩人劉叉的兩首小詩,完成(1)—(2)題(6分)

  偶書劉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劉叉

  一條古時水,向我心中流。臨行瀉贈君,勿薄細碎仇。

 。1)填空:兩首詩都運用了比喻。《偶書》中,詩人以胸中“磨損”的刀比喻①;《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則是以②。前者,詩中有“刀”,手中無刀;后者,手中有劍,詩中無“劍”。

 。2)簡答:詩人贈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閃光的寶劍嗎?結合詩句,說說你的看法。

  答:(1)①受到壓抑的正義感②流水比喻古代傳下來的寶劍(共3分。第①處,1分;第②處,2分,缺“古代傳下來”扣1分。填寫的文字意思對即可。)(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細碎仇”,是贈劍時的囑咐;“薄”,迫近。(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26、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

  幽居初夏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注]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xiàn)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答:(1)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huán)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fā)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1分)②尾聯(lián)“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2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注]。

  注:滄州,水邊,古時隱者所居。陸游晚年住在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古人評論這首詞的下闋,說第一句有三個詞用得好,你認為是哪三個詞?它們好在哪里?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這三個詞分別為:“未”、“先”、“空”,2分。找對兩個給1分,找對3個給2分。這三個詞概括力量,含意豐厚,流露出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沉痛心情。1分“未”字表達放眼西北,神州陸沉,妖氛未掃的遺恨;“先”字表達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秋的感慨;尤其一個“空”字,寫出了內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隱含對南宋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意思對即可,3分。

  28、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劍門道中遇微雨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注:作者從抗金前線的南鄭調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寫下了這首詩。

 、俾(lián)系注釋,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塵”和“酒痕”分別有什么含義?

 、诘谌涫且粋問句,第四句是如何回應的?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圩詈髢删湓诟星榈谋磉_上有什么特點?該詩的整體風格是怎樣的?

  答:①征塵表示難忘征戰(zhàn)生活;酒痕表達作者離開前線的遺憾和無奈,只能以酒消愁。

 、诘谒木錄]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問題,轉而寫景,以景襯情,意在借景抒情。因為詩人的愿望是做一個戰(zhàn)士,到前線為國殺敵,可是愿望無法實現(xiàn),只能寫詩飲酒,這兩句包含了作者的無奈和不甘心,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志士壯志難酬的憂憤。

 、墼诟星楸磉_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憂憤。詩歌的整體風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29、閱讀下面一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的頷聯(liá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請結合詩歌內容對此聯(lián)作簡要的賞析。

  答:(1)寫出了山水曲折、樹茂花艷的景色。(2)反映作者觀賞景物的欣悅。(3)揭示出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道理,能夠引發(fā)廣泛豐富的聯(lián)想。(4)對仗自然、工整。(答出三點即可分,每點2分)

  30、閱讀下邊一首詞,完成(1)—(2)題。

  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鳴杜宇。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鄉(xiāng)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①驚殘:驚醒。②故鄉(xiāng):即家鄉(xiāng)。

 。1)這首詞“茅檐人靜”等三句描寫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答:(1)這三句描寫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為杜鵑出場作鋪墊,也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的心境作鋪墊。

 。2)運用烘托手法,其好處是以“靜”襯托出杜鵑啼聲的悲切。(“總無聲”襯“啼杜宇”,而啼聲“催成清淚”)。

  高考古詩鑒賞題庫(二)

  3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夜懷吳中陸游

  秋夜挑燈讀楚辭,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臨水登山處,正是浮家泛宅時。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報歸期。灞橋煙柳知何限,誰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這首詩尾聯(lián)的思路獨辟蹊徑,由自己在蜀川懷吳中聯(lián)想到吳中無人懷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顯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獨與苦悶。在寫法上這一聯(lián)有兩重含義,試分析這兩重含義的所指。

  (2)詩中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怎樣的愿望?

  答:(1)一是用“柳”音諧“留”,明寫留戀吳中;一是用“灞橋”暗指京都,暗示朝廷無人賞識自己的才能。(2)借思鄉(xiāng)之情抒不能為國盡力之恨;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賞識自己,讓自己能為國盡力的愿望。

  32、閱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詩緊緊圍繞詩題“小池”來描寫,取景別致,試作簡要賞析。

  答:用“眼”形容泉小,用“無聲”說明流細,“尖尖角”說明荷葉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為小動物。作者所選景物小巧天真,別致有趣,動靜結合,令人神怡。

  3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龠@首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請結合具體詞語簡析之。(2分)

 、谶@首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一說你的看法。(4分)

  答:①“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試卷”刻劃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tài)。“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2分。答案中含三個要點,錯一個點,扣1分)

 、诮杈笆闱椋ɑ“寓情于景”、“觸景生情”)(寫“借物抒懷”“托物言志”均不給分);對比(或“對照”、“呼應”)(2分。每一點各1分。)

  34、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6分)

  倦夜杜甫

  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從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兩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詩歌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倦\'意的?(2分)

  答:(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兩句是直抒胸臆。憂國憂時,報國無門。(2)自月升到月落,詩人不曾合眼,身倦;詩人心事重重,徹夜難眠,心倦。

  3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這首詩描寫了失群的孤雁叫喚、追趕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憫,其志可嘉。試以第二、四聯(lián)中任意一聯(lián)為例,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與藝術效果。(3分)

 。2)全詩通過孤雁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1)(3分)頷聯(lián)用反襯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單影只,\'萬重云\'形容道路遼遠,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突出了孤雁的執(zhí)著與勇敢。(也可以說,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xiāng),親朋離散,天各一方。這孤零零的雁兒,就是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慮、迷茫的心情。)

  尾聯(lián)用對比(反襯)手法,以野鴉的平庸鳴噪突出了孤雁的高遠追求。(也可以說,使用了陪襯的寫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勞累;而野鴉們卻全然不懂不顧,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表現(xiàn)了杜甫對親朋知己的思念,對一些俗客庸夫的厭惡。)

  (2)(3分)詩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達了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有不墜青云之志的高遠追求。(答出兩點即可)

  3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ahsensoft.com . All Rights Reserved